近期,部分舆论鼓吹“酒店行业应通过降价挽救市场”,甚至提出“与其空置不如百元甩卖”。这种观点看似合理,实则忽视了行业的成本逻辑与长期价值。我们深知:低于成本的定价不仅侵蚀行业根基,更将“偷”走消费者应得的品质保障。
酒店成本绝非“一间空房”的简单折旧,而是覆盖物业、人工、能源、服务、合规等综合投入。以行业标准测算:
人力成本占月营收的20%-25%,保洁、前台等基础服务需稳定团队支撑;
房租成本占比达30%,是经营红线;
单房洗涤费约10-15元,布草消杀与更换需专业流程;
能耗与维护占营收8%-10%,智能设备、空调等缺一不可。
若房价压至百元,扣除平台佣金(15%-20%)和税费后,酒店单房收入不足60元,远低于成本线。其结果只能是削减布草清洁频次、降低人工配置、减少设备维护——最终由消费者为“隐形降质”买单。
面对市场压力,优范酒店选择以智能化增效与服务增值守住品质底线,而非卷入低价竞争:
成本优化,但不牺牲体验
通过装修工艺(单房造价降低30%)和智能系统(如动态温控面板),压缩硬件投入,将资源倾斜于核心体验:标配金可儿床垫、零甲醛家具,确保睡眠健康;布草坚持“一客一消杀”,避免交叉感染风险。
服务升维,激活非房收入
针对商旅人群:推出“高效办公房”(人体工学椅+极速网络),房价溢价20%,入住率提升35%;
开发本地化体验套餐:如联合高铁站推出“快旅休憩包”(30分钟洗衣+简餐),单项服务创收占比超15%;
会员复购激励:首住赠送“下次免早券”,黑卡会员享免费房型升级,复购率提升至45%。
透明定价,拒绝“暗降品质”
所有房型明确公示成本结构(如能源、清洁占比),让消费者理解“合理价格”对应“安心服务”。例如,优范的“轻奢大床房”定价中,25%定向用于智能消毒设备更新,确保卫生可视化管理。
降价促销的“囚徒困境”终将伤害全行业:如某豪华酒店跟风降价后,预售退订率达40%,收益与往年持平2。酒店业需清醒认识到:价格是短期杠杆,价值才是长期引擎。
优范酒店呼吁同行:
坚守品质红线:卫生与安全是绝对底线,不以成本压缩妥协;
差异化破局:深耕细分场景(商旅/亲子/本地生活),用“解决方案”替代“床位租赁”;
消费者教育:传递“为真正价值付费”的理念,终结“越便宜越好”的认知误区。
牺牲质量的价格战没有赢家
当百元房费无法覆盖一床一巾的消毒成本时,消费者失去的不仅是舒适体验,更是基础安全保障。优范酒店愿以自身实践证明:通过智能提效、服务创新与精准运营,完全可以在保障合理利润的同时,提供远超价格预期的价值——这才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正途。
华夏铭公众号
华夏铭小程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