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上半年,北京1600余家住宿单位总利润仅5980万元,同比暴跌92.9%,平均每家酒店半年净利不足4万元——仅够支付一名保洁员的工资。更矛盾的是,同期北京游客量增长7.1%,旅游收入攀升8.8%,但住宿消费却反向收缩,“人旺财不旺”成为行业魔咒。
客源断流:高端需求“蒸发”
外资撤离潮冲击商务市场,外企高管、国际游客锐减;同时企业差旅预算普遍压缩,部分券商削减40%出差费,直接抽空五星级酒店核心客源。
成本钢性:重资产拖累盈利
酒店业面临“三高”压力:北京核心区年租金超2800万,人力成本占营收35%以上,能源与维护费用随通胀攀升。即使空置率超30%,电梯、空调等设施仍需持续耗资维护。
供给过剩:增量市场变“红海”
全国酒店数量三年激增9万家,2024年达37万家,年增速6.2%远超需求端4.1%;北京一年新增300余家住宿单位,存量竞争演变为价格血战。
消费迁徙:流量“下沉”不可逆
游客从一线城市向县域分流:2025年四线城市酒店RevPar(每间可售房收入)同比涨23%,安吉、德清等周边县市新增酒店占浙江全省开业量的71%。“花更少、体验更多”成为新消费哲学。
当降价内卷成为行业常态,头部玩家已转向价值重构:
主题化破圈:安吉东非草原酒店以野生动物体验引爆抖音,单条短视频创收590万;
非房收入突围:西南某酒店绑定少数民族文化打造深度游,RevPar提升40%;
县域反超逻辑:浙江县城民宿主靠“非遗体验+高性价比”吸引七成工薪家庭,单房溢价超200元。
面对行业寒冬,华夏铭集团以差异化供给和精细化运营构建护城河:空间价值再造:在广西优逸酒店植入“自然室内化”设计,搭配免费茶歇与4S服务,携程评分稳居4.9分,非旺季入住率逆势达85%;科技降本提效:自研智能系统实现送物机器人、语音客控全覆盖,人力成本降低20%,员工转向高附加值的情感服务设计;会员生态深耕:通过小红书、抖音孵化“优范Fun天堂”IP,沉淀私域会员超30万,直销渠道复购率提升至42%,有效对冲OTA佣金压力。
行业启示录:北京酒店的利润崩盘,本质是同质化供给与结构性需求的错配。当“低价求生”沦为慢性毒药,唯有以场景稀缺性重构产品、以运营数字化对抗成本、以地域深耕力拥抱下沉市场,方能将危机转化为行业洗牌的入场券。华夏铭的探索印证:酒店业的未来不属于价格战幸存者,而属于价值创造者。
华夏铭公众号
华夏铭小程序